第171章 桓温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【王羲之晚年请辞。】
【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教书育人方面。】
【也曾呼朋唤友到各处游玩。】
【王羲之最后的日子是祥和安静的,这也是他对一切的态度。】
【虽然王羲之并没有留存下来真迹。】
【但是从他人临摹下来作品来看。】
【依然是无愧于书圣之名。】
后世实时弹幕——
“永和九年,岁在葵丑。”
“最重要的就是他姓王,是琅琊王氏的人。”
“那时候琅琊王氏经过王敦之乱,已经大不如前了。
如果没有王导跪在宫外撇清关系,王氏没有参与。
那么王氏灭族矣。”
“没有留存下来真迹,太可惜了。”
“富二代只要不创业,但凡是钻研兴趣爱好方面的成就就不会小。”
“虽然世家给了王羲之便利,但是要是没有天赋和努力,也不会达到书圣的成就。”
“过去的士族门阀的子弟很努力!家教严。”
“回复楼上:这得分人,毕竟沉迷挥霍享受的不在少数。”
“王羲之还有一个成语,便是东床快婿。”
“最喜欢的王勃、苏轼、王羲之、范仲淹,这些都是我喜欢的。”
“《兰亭序》的下落令人惋惜。”
“我认为后人只能某些方面超过王羲之,整体书法水平。
至今无人超越王羲之。”
“从王羲之这个书体来说,他就是天花板巅峰。
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越。
但是书法是一个大海,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不一样。
不能机械的比,就像牡丹花好看,但是你不能说他比菊花兰花梅花好看,品种不一样。”
唐朝。
对于王羲之的书法无比推崇的唐太宗李世民喃喃道:“王羲之的书法。”
“千变万化。”
“想要找出一个人超越他,根本不可能。”
“朕的遗憾就是没有见其一面啊。”
【晋成帝司马衍没有把皇位传给儿子,而是传给了弟弟。】
【他这个弟弟叫司马岳。】
【是为晋康帝。】
【历朝历代若是没有特殊原因,皇位的传承上都是父死子继。】
【只有没有儿子,才会选择其他继承方式。】
【不得不说晋成帝司马衍是有一定心胸的。】
【司马衍认为国家飘摇,若是幼子即位对东晋不利。】
【这才传位给了弟弟司马岳。】
【当然了,这其中也有庾冰的劝说功劳。】
【庾冰觉得要是司马衍的母弟继位。】
【在血脉关系方面更近一些。】
【如此庾家才能一言堂。】
【也确实是如此,在晋康帝司马岳居丧期间,是由庾冰代为处理朝政。】
【司马岳还封了司马衍的儿子为琅琊王。】
【并命各地镇守的守官长,不能擅离到皇城奔丧。】
【晋成帝司马衍传位给司马岳,就是希望其可以带领东晋前进。】
【然而司马岳只在位了两年。】
【身体不好的原因驾崩了。】
【享年二十三岁。】
【谥号康皇帝。】
后世实时弹幕——
“这可就有点夸张了,在位两年。”
“这种情况是一时巧合?也太短命了。”
“东晋皇帝过25岁都算长寿的了,这要是没有问题,就邪门了。”
“如果嗣位的皇帝年龄幼小,皇后或皇太后会垂帘听政,以稳定政权。
此时往往也是皇权最危险的时候。”
“我怎么感觉晋康帝司马岳要是不当皇帝的话,也许能多活几年。”
“司马家克帝,克完曹家克自己。”
“门阀政治。”
“这样才符合士族门阀的利益。”
“司马岳还是一个书法家,要是不当皇帝也许是个大书法家。”
“司马家是不是有什么隐疾啊,咋都英年早逝啊。”
“老朱家也不高啊,基本上三分之二,三十多岁就死了。”
“我就想问下,在东晋是不是容易被下慢性毒药?”
“古代真是可怕啊,医疗条件太差了,皇族都避免不了英年早逝,就更别提那些条件差的百姓了。”
“不怪人家想长生,实在是皇帝短命。”
“咋都这么短命。”
“一定是被人害死的。”
“其他朝代的皇帝,都争着当。
唯独东晋的皇帝,想来没有多少人愿意当。”
“都不是当皇帝的命,谁当谁死,真是神了。”
“细品了下,这些早逝的皇帝还真可能是被暗杀了。”
“东晋这个皇位风水不好,太硬!”
秦朝。
“这……”始皇嬴政沉默了。
这未免也太巧合了一点。
晋成帝司马衍想要传位给成年的弟弟,希望借此能让东晋兴盛。
这对于东晋来说,无疑是最好的选择。
但是就在位了两年?
就死了!
让人不由怀疑是被人毒杀了。
公子扶苏喃喃道:“这个晋康帝司马岳还特意,不让各地的守官奔丧。”

“想来也是怕有人造反。”
“奈何,司马岳还是死了,只在位两年。”
帝王空间。
晋康帝司马岳走出金门。
晋成帝司马衍都看愣住了。
他这个弟弟死的也太快了。
在位两年时间,算上生病无法理朝政,根本什么都来不及做啊。
司马懿悲痛咆哮道:“天要亡我司马家啊!”
也不怪司马懿有些崩溃。
子孙后代被人欺辱,窝囊死不说。
还这么短命。
短命的都有些不正常了。
想他司马懿高陵平之变是多么的意气风发。
怎会成了这个样子!
【司马岳驾崩后,由长子司马聃继位。】
【这个时候的司马聃只有两岁。】
【褚太后抱着司马聃垂帘听政。】
【说起褚太后,她算是一代贤后。】
【在孤儿寡母的情况下,她知道庾氏权势过大。】
【于是重新建立了一个朝堂班底。】
【重用了何充和司马昱为辅佐之臣。】
【庾氏当权的人年时过高,纷纷去世后。】
【东晋的朝政基本就由何充和司马昱,这两个辅佐之臣当权。】
【两人也在暗中较劲,何充推荐了桓温掌控军事大权。】
【镇守长江上游。】
【司马昱也不甘落后,推荐了手下的助手殷浩。】
【在这里需要提一下桓温,他的父亲,是被苏峻所杀。】
【桓温在苏峻之乱中成功复仇。】
【并且因为表现不错,被司马绍看重。】
【于是把南康公主嫁给了桓温。】

sitemap